2024年5月14日星期二

書中有畫 - 《藝術真的無用嗎?》三浦俊彥 郷和貴 著



藝術到底有什麼用?

此書提出了藝術有以下用處

1,藝術是一種修養。

2,藝術是一種“刺激材料”。

3, 藝術是“真正的人生”。


書很易讀,內容豐富。


2024年5月9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61 - 藝術三月2024






今年香港用「藝術三月2024」這個品牌,
推廣在香港3月份集中舉行的多項藝文活動。
這些節目包括演藝文創,影視娛樂,時尚潮流等不同節目,
幾乎填滿了3月份的所有日子,
節目多到應接不暇。


就視覺藝術節目而言,
兩大國際藝術展覽Art Basel及Art Central的
展覽日期,大部分重疊。
Art Basel 2024的開放日期
由3月28日(週四)至3月30日(週六);
而Art Central 的開放日期
由3月28日(週四)至3月31日(週日)。


此外,很多政府及私人的
藝術展館丶藝術團體丶畫廊丶畫會及工作室等
為了響應這個「藝術三月2024」,
也安排了很多展覽及創藝活動。
但他們安排的節目及活動的日子,
大部分都在3月最後的兩個星期舉行,
又與Art Basel及Art Central的
展覽日期,大部分重疊。
如此安排,其中一個原因可能為這段期間,
烘托出節目豐富,熱鬧繽紛的氣氛,
覺得這樣安排會帶旺人流。 


但就個人而言,
我只能參與或參觀其中的絕小部分活動和展覽。
我想如果它們能將節目分散在三月份內不同的時段舉行
我就可以參與或參觀多一些活動和展覽。


但如果”藝術三月2024”也要用作
吸引遊客的大型節目,
上述緊逼的安排,
可能是一種策略,
因為一般遊客只會留在香港三兩天,
他們最想在這三兩天內可以參與很多很多節目和活動!

2024年5月6日星期一

畫展現場 - 《象外經心 : 馮鍾睿60年繪畫》(2024)




 這是一個展示活躍於美國加州的一個華人畫家馮鍾睿
的六十年的創作軌跡的畫展。

展覽的場刊這樣介紹馮鍾睿:

藝術家馮鍾睿的創作夙負盛名。
二十世紀晚期至二十一世紀初,
馮氏以中國傳統為基礎的作品
於美國加州藝壇獨樹一幟,
其畫風及作畫方式多元豐碩,
展現出他對融合中西藝術的永恆追求。。。

馮鍾睿生於中國河南省,
曾於臺灣政工幹部學校藝術系接受正規藝術培训,
並於1954年畢業。
他在美國加州生活期間逐漸形成了獨特的個人風格。
馮氏在這個時期的作品以抽象畫為主,
不僅形式跨越地域及文化傳統,
展現出融和中西的創作理念。。。

中國傳統文人畫強調個人情感的表現,
而非準確地描繪眼前的事物。
馮鍾睿的創作可能出自此傳統而傾向抽象化,
他注重彰顯個人的內心體驗,
及他對天地萬物的體悟。。。

正如其他二十世紀中期冒起的中國藝術家,
馮氏專注表達個人的觀點和內心世界,
並對視覺形式進行多種實驗性嘗試。
這一輩畫家透過把傳統中國繪畫
元案巧妙地融入現代抽象手法,
進一步推動了抽象藝術的發展。。。






2024年5月3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60 - 與它特別有緣

常看畫展,也常讀畫册。
看過的畫作不少。

但經常在腦海浮現的,
來來去去都是某幾幅畫作,
有些是最近看過的;
有些是很久以前看過的。

欣賞這些畫作時,
都有過一些感動。
畫作幅幅不同,
觸動我的情感的是甚麼東西呢?

對於這些畫作,
心底一定對他們有些惦念,
它們才會有時不經意地在腦裏浮現。

有一次在一個香港藝術回顧展,
看到一幅在我青少年時期甚為喜愛的畫作。
它勾起我那時愛好美藝的甜蜜回憶。

現在重看,仍甚喜愛。
人與畫作也講緣份的。
緣份是不必細說為甚麼會喜歡的。
現在重看,覺得或者
畫作的技巧、意念、風格、創意、意境、氣氛或意涵等等
溶合在一起剛剛合眼緣就喜歡了。



當代香港藝術雙年展1981 繪畫(西畫素材)

入選作品  林旭輝 - 我的早餐


2024年5月1日星期三

書中有畫 - 《山寨中國式解構 》- [德] 韓炳哲 著



此書以"山寨"的概念,

去解構中國藝術 (主要是中國畫)的承傳和發展。




書背的這樣介紹這本書的內容: 


中國思想從一開始就是解構的。

因為它與存在和本質從根本上決裂開來。 

“道”(字面意思 : 道路)本身即是

存在和本質的對立面。

道是順應變化的,

而本質卻是抗拒變化的。

在無始也無終的過程中,

或者說在道路上, 

“去一創造”和“非一實體”中的

消極性使得存在變“空”。 

對於中國思想來說,

至關重要的不是有著絕對開始的創造,

而是既無始也無終、

既無生也無死的連續不斷的過程。

也正因為如此,

東亞思想中 

既沒有出現海德格爾那種對

死亡的強調,

也沒有出現阿倫特那種對

出生的強調。 

過程和變化也主宰著中國的藝術史。

那些不斷改變著大師作品集,

並使其不斷適應新環境的再造或續作,

本身就是大師級的作品。

在中國,

不斷的轉化即是

一種創造和創新的方法。

山寨運動將創新解構為

“從虛無中創造”(“無中生有”),

那麼山寨就是“去一創造”。

它把同一性與變化的差異,
即把同一性與主動的、

積極的差異化對立起來,

把存在與過程對立起來,

把本質與道路對立起來。

以這種方式,

山寨體現著真正的中國精神。

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59 - 少於十秒的觀賞



讀了一則藝術資料:
根據研究統計,
一般人在每件藝術作品前,
停留觀賞時間少於十秒。


十秒? 我最初覺得是好短的一段時間!
我想這可能是一般觀眾在
一個有很多作品同時在一個場地展覽的觀賞行為,
他要限時看完一個展覽;
他也可能是先速看全場作品去揀選了某些作品
才駐足細看;
又或者他看了那件作品十秒就覺得看夠。


不如換轉另一方向去想,
一個觀眾為甚麼會願意用多個十秒去看一件作品:
他看的作品是名家作品;
或他看的作品是親朋戚友的作品;
又或者他從作品中看到一些他想看到或欣賞的東面,
例如技法,意念,新意,意涵或意境等等,
所以駐足細看。


我試過模擬用十秒看一幅作品,
發覺十秒原來是一段很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