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日星期三

書中有畫 - 《山寨中國式解構 》- [德] 韓炳哲 著



此書以"山寨"的概念,

去解構中國藝術 (主要是中國畫)的承傳和發展。




書背的這樣介紹這本書的內容: 


中國思想從一開始就是解構的。

因為它與存在和本質從根本上決裂開來。 

“道”(字面意思 : 道路)本身即是

存在和本質的對立面。

道是順應變化的,

而本質卻是抗拒變化的。

在無始也無終的過程中,

或者說在道路上, 

“去一創造”和“非一實體”中的

消極性使得存在變“空”。 

對於中國思想來說,

至關重要的不是有著絕對開始的創造,

而是既無始也無終、

既無生也無死的連續不斷的過程。

也正因為如此,

東亞思想中 

既沒有出現海德格爾那種對

死亡的強調,

也沒有出現阿倫特那種對

出生的強調。 

過程和變化也主宰著中國的藝術史。

那些不斷改變著大師作品集,

並使其不斷適應新環境的再造或續作,

本身就是大師級的作品。

在中國,

不斷的轉化即是

一種創造和創新的方法。

山寨運動將創新解構為

“從虛無中創造”(“無中生有”),

那麼山寨就是“去一創造”。

它把同一性與變化的差異,
即把同一性與主動的、

積極的差異化對立起來,

把存在與過程對立起來,

把本質與道路對立起來。

以這種方式,

山寨體現著真正的中國精神。

2024年4月28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59 - 少於十秒的觀賞



讀了一則藝術資料:
根據研究統計,
一般人在每件藝術作品前,
停留觀賞時間少於十秒。


十秒? 我最初覺得是好短的一段時間!
我想這可能是一般觀眾在
一個有很多作品同時在一個場地展覽的觀賞行為,
他要限時看完一個展覽;
他也可能是先速看全場作品去揀選了某些作品
才駐足細看;
又或者他看了那件作品十秒就覺得看夠。


不如換轉另一方向去想,
一個觀眾為甚麼會願意用多個十秒去看一件作品:
他看的作品是名家作品;
或他看的作品是親朋戚友的作品;
又或者他從作品中看到一些他想看到或欣賞的東面,
例如技法,意念,新意,意涵或意境等等,
所以駐足細看。


我試過模擬用十秒看一幅作品,
發覺十秒原來是一段很長的時間。

2024年4月26日星期五

畫寫自然 - 記著那些風景(18) - 早色如夜的春逝(2024年4月)



畫寫自然 - 記著那些風景(18) - 早色如夜的春逝(2024 水墨設色紙本 64 x 48cm x 2)


春季將盡,
有幾天的天氣異常:
早上的天色如夜。
一天有兩夜,
風雨聲不絕。


畫寫自然 - 記著那些風景(18)(18) - 早色如夜的春逝 (1 of 2 )
(2024 水墨設色紙本 64 x 48cm)


畫寫自然 - (18) - 早色如夜的春逝 (2 of 2)
(2024 水墨設色紙本 64 x 48cm)


2024年4月25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58 - 外在沉浸式展示 VS 內在沉浸式展示



近年因電子展示的技術超高速發展,
電子展示的設備已頗成熟,
很多藝術展覽都採用了這種設備去展示藝術作品:
它們將藝術品放大,剪裁,光影動感化地展示在
展覽廳的牆壁,
天花及地板上,
將觀眾3D地包裏著,
有些配以音樂,
將觀眾沉浸在藝術品的光影音之中,
極盡視聽之娱。
這是現在很流行的外在沉浸展示藝術品的方式。

這種璀璨的展示方式,很討人喜愛。
但又不是完全適合展示所有藝術品的。

有些傳統展示藝術品的方式,
會在一幅大大的白牆上中間,
掛起了一幅畫作,
四周環境幽暗,
天花懸著一盞燈打在畫作上,
畫作的影像清晰聚焦。
有興趣的觀眾駐足觀看,
意識進入畫作的影像裏,
浮想聯翩,
沉浸在畫作所描繪的時空或意像內。
可以說,這種傳統展示藝術品的方式,
是一種內在沉浸式的展示藝術品的方式。

撇開技術,資源限制或潮流的因素不談,
採用外在沉浸式展示方式,
抑或內在沉浸式展示方式,
可能是一個有必要根據展覽需要及畫作內容的選擇。


2024年4月19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57 - 網購創作物料



要買創作物料,
我一向是盡量本地消費的,
算是支持本土經濟。

但最近很多創作物材價格標升。
我創作的畫作也越來越大,
創作物料也越用越多。
終於開通了網上購物戶口,
以減輕因持續創作而產生的經濟負擔。

網上的物品價格,
一般比本地實體店售賣的相同物品價格,
平宜近三分一。
轉了網購,真的回不了頭去本地實體店購買,
除非貨品售價能夠稍有下降。
但要有多種條件配合,
相信短期內難有改变。

但網購創作物材在感覺上,
少了一份感性上的美好:
能夠在本地實體店流連搜集創作物料,
一種也屬創作的滿感。


2024年4月18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56 - 意見過濾



一般藝術創作課程,
都會安排學員將每堂的創作功課,
展示给全班賞評。

導師憑藉課程的目的和要求,
向學員提出評語,
學員跟據導師的意見思考及創作,
達到在此課程的有效學習。

一般來說,
導師都會鼓勵其他學員提出意見和感受,
以達學員互相學習。
互相激勵的目的。

但這種安排有時會好心做壞事的:
因為學員提出的意見,
未必跟據课程的學習目的和方向而作出的,
因此未必有助學習。
所以,學員若提出意見,
最好說清楚自己的出發點和理由。

學員聽取學員的意見,
也要適當過濾,
尤其太極端的意見,
易會錯誤引導。

見過有學員受不了另一學員的
嚴厲負面的批評而退學,
就大可不必要發生的。

2024年4月12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55 - 畫賣得出嗎?




小時候已經很喜歡畫圖畫。
祇要一有空閒時間,
都會用來畫圖畫,
沒有特別目的。
然而,若有其他同學鍾意某一幅畫,
就會送给他/她。
如此我會很開心。

因努力追趕生活人生,
停了畫圖畫很多年,
近年重拾畫筆。
祇要一有空閒時間,
都會用來作畫,
沒有特別目的。
然而,若有人like我的某一幅畫,
如此我會很開心。

漸漸開始有人會問,
畫咁多畫,有人會買嗎? 
我的答案是,很少人會買的。
跟着來的問題是,
沒有人買,畫來做乜?。。。

這串問題已被人問過很多很多次,
我漸漸發展出以下的標準答案:

有些人喜歡看書,看得很高興,
就一本一本看下去。

有些人喜歡看電影,看得很高興,
就一套一套看下去。

我喜歡繪畫,畫得很高興,
就一幅一幅畫下去。

喜歡的東西不同,投入為高興而已。

但若我的畫作有人買。
我也會多一重高興。

就如看了一套電影,
與朋友分享觀後感。
朋友大讚有見地,
該也會多一重高興。

2024年4月10日星期三

展覽現場 -《迁想無界 韓秉華藝術與設計展》 (2024)

《迁想無界 韓秉華藝術與設計展》主要展出
韓秉華的設計作品。
其中也有一個展場角落,
以「藝術無邊」為題,
展覽韓秉華的藝術作品。

以下是部份作品:

2024年4月6日星期六

書中有畫 - 《世上如儂有幾人 : 豐子愷黑白漫畫集》 - 豐子愷著 (2021)




此書收集了豐子愷的大量黑白漫畫。
對讀者來說,非常方便,
一書在手,
就可以飽覽豐子愷的黑白漫畫。








(豐子愷的黑白漫畫,多數是用中國筆及墨創作的。)



書中有畫 -《中國漫畫:再次發現中國》 -《諷刺與幽默》 報(人民日報漫畫增刊)》主編 (2021)



此書將發行了四十二年的《諷刺與幽默》報內的

精品單格漫畫結集出版。

而《諷刺與幽默》報是中國單格漫畫最主要的發表平台,

所以看這書可以窺探中國單格漫畫在這幾十年的發展和面貌。


中國單格漫畫很多都是水墨畫)











2024年3月30日星期六

創作日常54 - 一幅畫作有一種心情

有一舊友告訴我覺得我的畫作調子沉鬱灰暗。
那的確是不自覺反映了我在一段悠長幽傷時段的心境,
特別是在那整個2023年遭遇很多不愉快的事件。

其實2022年對我來說是我較愉快的一年,
那時創作的作品多較明亮。
最近特別選取了其中一張裝裱了鏡框掛起來常觀看,
藉以提升自己的開心指數。

經過一些時日發覺有效。


夕綠。夏至(廿四節氣)(2022年6月)

2024年3月29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53 - 快活慢活快慢活




2023年初疫情稍缓,
生活回復正常。
所有工作及生活都要重新整理及再出發。
一般人被迫躺平幾年後多全速甚至加速前行,
好像要追回虛耗了的幾年時光。

我也一樣在追趕的狀熊中渡過疫後的2023年,
早覺透支身心疲憊不堪。
終於決定放假到日本旅行舒緩一下繃緊的情緒。

日本人的生活步伐,
一般都比香港人的慢得多。
鄉郊區的民眾生活明顯比較閒靜;
大城市如東京的城市民眾生活也比香港的淡定。

日本的旅程中我的行為舉動,
被整體環境及氣氛迫得減慢了很多:
行得慢了;吃得慢了,就算是喝杯熱綠茶也慢了。
與平時為萬事都急走疾行的步伐極不同。
可能因此思想的運行模式隨之不同。

回到創作思考上,
生活步伐的改變影響了創作的選題和聯想,
明顯有新靈感出現。
原來祇要適時改變一下生活步伐,
就有助激活腦力,改變創作思考的經緯度。

快活和慢活,
交替着作為生活步伐,
對我顯然能激發起一些新創作靈感。

2024年3月7日星期四

書寫自然 - 一木眾林(10) - 春雨仍寒(2024年3月)

 


書寫自然 - 一木眾林(10) - 春雨仍寒
(2024年3月 水墨設色紙本 66 x 70 cm)

放軟身子,
稍延茁長,
隨風飄動,
因春雨仍寒。

創作日常52 - 斷捨離總是不捨



一位年紀老邁的畫家和其家人,
决定將畫家的畫具和畫書,
斷捨離全送給愛畫的人。

我也拿了一些畫具和幾本畫書。
其中畫書我挑選的都是在畫家年青時代出版的。
有一本距今有四十多年“書齡” 了,
應是畫家珍藏的畫書,
非常罕有。

在現在這個人人習慣網上數碼圖像存取的年代,
這些實體畫書,
若能落到有緣人手上,
仍會被珍而讀之的。

我取得幾本的畫書,
記錄了遠至1980年代的香港藝術圈的狀况。
那時香港的藝術圈開始蓬勃,
畫家那時正直青壯時期;
在創作上非常活躍。
這些畫書,
應該是畫家勤於翻書閱讀的幾本珍藏書。

若不是畫家年紀老邁,
想她必不捨得斷捨離這些畫書的。



2024年3月6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51 - 藝術圈子可大可小




日前和幾位藝術家閒談,

說到藝術圈子是大是小的問題。

有些覺得藝術圈子很大;

有些認為藝術圈子很少。

結論是藝術圈子其實很大,

卻由很多小圈子組成,大中有小。


藝術圈子是大是小,

看你用宏觀或微觀的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所謂人以類群,

有共同創作理念,興趣或目標的創作人,

會自然聚在一起成為小圈子。

其中有些人跨出自己的小圈子。

與其他的小圈子交流或合作,

擴大了他的活動範圍。


一個人的藝術圈子有幾大,

要看他參與幾多個小圈子的活動而定。

但每個人的時間和活動力都有限,

所以一般人都應該是活躍在

某一個或幾個藝術小圈子裏吧。

2024年3月3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50 - 創作的執行力




畫完一幅水墨畫,
一般習慣會在畫面某些地方蓋一個或幾個印章,
才算是完成這幅水墨畫。
所以畫水墨畫的人,
也多數會雕刻印章。


我現在常畫水墨畫,
於是去報續了一個篆刻課程,
希望學曉為自己雕刻幾個印章自用。


篆刻課程理論及實習兼備,
是很有趣的課程。
很適合我的志趣:
雕刻印章就如在方寸的石面上,
去創造一個有內容的微型的景觀和意境,
是一種很精緻的藝術創作。


我一開始上堂已經很有興緻學習,
很留心上堂,也交齊功課。
誰不知上了幾堂,雕了幾個印章功課後,
發覺雙眼的機能轉差,
雕印片刻已雙眼矇矓, 
經久也不能回復清晰視覺。
自知眼睛已經不負苛雕刻的工序,
祇能忍痛停止雕刻創作。


創作需要執行力,
對那些不能假手於人的個人單打獨鬥的創作,
體能尤其重要。


怪不得很多創作人都很喜歡運動或健身,
其中一個原用,可能是知道要保持強健的體魄,
才能有效創作。

2024年2月29日星期四

書寫自然 - 一木眾林(9) - 青蔥一刹(2024年2月)


書寫自然 - 一木眾林(9) - 青葱一刹
( 2024年水墨設色紙本 66 x 70 cm )


最愛觀賞剛吐青蔥新葉,
但觀賞期短,
因其逗留僅能一刹。

一如我們的青春歲月,
其流逝也在一刹。


2024年2月25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49 - 誰選擇誰 - 創作人 vs 創作媒介




先前修讀完一個藝術創作文憑課程。
最初開學有二十多個學員,
到課程结束時,學員衹剩下十多人,
學員流失率约30%。

學員流失原因,
除了有一個是因生活變遷而不能繼續修讀外,
其他全部都是因為發現課程教授的創作媒介
並不適合其志趣。

其中一個學員曾表示,
若要學習至能掌握此媒材去創作,
起碼要三两年。
但她發覺對此媒材共鳴感不大,
所以不想浪費青春繼續學下去。
她寧願回歸到她熟識及較合志趣的媒材去創作。
此同學後轉修了她擅長的創作媒介的課程。
開心學習!開心創作!

而留下來繼續進修這個課程的同學,
都是很喜歡這個創作媒介的。
當然也開心學習!開心創作!

我認識的一些畫友,
他們擅長的創作媒介真是很不同,
有些甚至是我想象以外的。

我有時會想,
是他們選擇了某些創作媒介,
抑或是某些創作媒介選擇了他們?

或者應該兩者皆有。

2024年2月21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48 - 創作也有情緒



2024龍年新春這幾天,
從各種媒介及公共裝置,
都看見很多賀節的龍的圖式影像。
其中很多這些龍的造型及型態,
都呈現得十分躁動。

在華人社會,龍被視為吉祥之物,能主宰萬物。
冀求風調雨順,龍是最佳精神寄托對象。
古時皇常也以龍自許,有助管治社會民眾。

當然,從古至今,
藝術文藝創作出來的龍也有些帶負面形象。
但說到於龍年新春時節,
祝賀或期許未來生活順利,
要以龍的圖像賀節,
一般會揀選詳和善良的龍圖像以營造喜樂氣氛。
當看到不少躁動不安的龍的圖式影像,
感覺有點奇怪!

為甚麼創作者會選擇這些
不合喜樂慶節的龍的圖像?
或者這正多少反映創作者內心深藏的躁動心情。
但這會破壞一些觀者如我在新春盼有的慶節平和情緒。

新春時節,
總得從好的方向想,
創作者的躁動是想躍進,
希望能“飛龍在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