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重陽節到臨,
就會想起小學時教科書課程內有
王維十七歲時創作的一首詩: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陽佳節,思親懷鄉,
小學讀詩時,完全沒有這種情懷,
只記得書內故事述說,
重陽節登山是為了避災避難,
後來登山成為民間習俗。
近年學畫,
知道王維詩書畫皆優,
在中國藝術史中是開創級人物,
被尊為“南宗畫”或“文人畫”的始祖。
他改變了早期繪畫的宗教色彩,
將詩、書、畫結合起來,
用筆簡練奔放,強調水墨的表現力,
自然清淡的境界,
開創了中國繪畫的新方向。
宋代的蘇軾在品評王維的詩時,曾說
“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他的詩畫對後世影響深遠。
就以石濤為例,
他就根據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繪畫了《王摩詰詩意圖》,
還將整首詩寫進畫內。
石濤 -《王摩詰詩意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