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筆新傳——傳統藝術在香港的當代探索」展出了
九位香港當代工筆藝術家的作品,很具代表性,
反映近二十多年來香港當代工筆畫的發展及狀況。
繪畫藝術是琴棋書畫四藝之一,數千年來一直備受重視。國畫主要以山水、風俗、花鳥、蟲魚、人物為題材,但在繪畫技法上,卻有工筆、寫意、水墨、白描等分別,各具神韻特色。由4月26日至5月22日舉行的「工筆新傳——傳統藝術在香港的當代探索」水墨作品選萃,共展出了九位藝術家共三十一件工筆畫作品,包括首度亮相的作品及今年新作;藝術家以工筆技巧結合西方的寫生方法,展示近二十多年來當代工筆畫在香港的發展,以充滿香港味道的城市符號及文化特徵,充分展現當代工筆畫的本地特色面貌。工筆畫崇尚寫實,以細膩精湛的筆法客觀刻劃事物,栩栩如生。傳統工筆畫歷史悠久,可追溯至魏晉時期的人物畫,至唐宋發展至爐火純青,登峰造極的地步。模擬人物、亭台樓閣及自然界物像,刻意求真求美,盛極一時,然而,到了元明清時代卻逐漸為寫意畫所取代。是次有份參與「工筆新傳——傳統藝術在香港的當代探索」水墨作品選萃的藝術家,包括:石家豪、卓家慧、張惠文、陳鈞樂、梁嘉賢、梁麗雯、蔡德怡、鄭丹珊和賴筠婷,他們以工筆技巧結合西方的寫生方法,調整畫面的整體色調、改善畫面虛實關係處理和體感的塑造,重新演繹傳統人物、花鳥和山水等題材。當中石家豪、梁嘉賢、 梁麗雯和賴筠婷均擅長繪畫人物,風格各有差異。張惠文及卓家慧則擅長花卉鳥獸題材,對於雀鳥羽毛和走獸皮毛有細緻獨到的處理手法。陳鈞樂精於白描,創作力豐盛。蔡德怡鍾情青綠山水,融入現代建築構成新舊並容風景。而鄭丹珊則擅長描繪建築、風景、動物等,畫題豐富多變。活動亦會放映兩位參與藝術家示範傳統工筆人物及花鳥繪畫技法的短片,並於場地展示及介紹工筆畫專用畫具及顏料展箱,令觀眾對工筆畫有更立體的認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