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30日星期日
2024年6月28日星期五
2024年6月25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71 - 畫會DIY
修續完的一個長達數年的藝術創作課程,
導師鼓勵學員課程完成後保持熱情,繼續創作。
其實很多學員是專業畫家,
他們自會繼續創作。
有些學員是資深創作人,
也早已加入了不少畫會,
他們積極參與其所屬畫會的活動,
也會恆常創作。
有些學員跟著會修讀其他藝術課程,
以維持其創作的動力和熱誠
有些學員會尋覓加入其他人成立的畫會的門路。
但加入這些畫會不易,
因“你揀人,人揀你”。
自己組織畫會的念頭自然產生。
畫會的形式很多,
其宗旨也可不同。
合得來的學員“傾吓傾吓”,
就自然能傾得出一個組織架構,
切合參與者的共同期望。
組織形成,舉辦些創藝交流活動及舉辦一些畫展,
又是保持創作熱誠的一個頗有效的方法。
人同此心,這或者是不少新畫會形成的原因。
2024年6月23日星期日
2024年6月22日星期六
創作日常70 - 畫展的最後開放時段
因為種種原因,
有時衹能安排在一個藝術展覽最後一日才去觀賞。
展覽的宣傳資料明明清楚註明最後一日的開放時間,
但在開放時間到達會場時,
都經常遇到展覽已開始拆卸的狀況。
我有一個這樣的個人經驗,
有一個展覽完結時間為下午七時,
我下午約三時三十分到場,
展場早已折卸七七八八。
展覽主辦者在畫展完結前提早拆展,
原因應是希望準時交場,
以免趕不及交場被場館罰款,
或阻礙下一個租場者進場;
若是聯展,
牽涉很多參展者,
總有些參展者因種種原因需稍早離場。
話說回來,
上述提早拆展的安排也祇屬個別例子。
有時若在某展覽最後一天展期才有空,
仍要趕去觀展的。
可以用愉快及體諒的心情去對應現場的狀況。
2024年6月19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69 - 實體畫冊情意結
最近觀賞了幾個畫展。
主辦者過往都會印製實體畫冊免費派發給觀眾。
但今年的這幾個畫展都同時轉為派發電子畫冊。
以電子畫冊取代實體畫冊,
有以下的好處:
① 節省經費;
② 增加傳播效力;
③ 環保減廢
等等。
若有喜歡畫展,
我還是較喜歡閱讀實體畫冊的。
捧書細閱,
有需要時揭前揭後畫冊內的不同篇頁,
如重遊展覽場地,
在不同的作品前與創作人談藝,很是享受。
所以,每觀看畫展,
我都會詢問展覽當值人,
有沒有實體畫冊派發。
有些畫展除了電子畫冊外,
也會印製小量實體畫冊,
派給特選觀眾。
如果我不是特選觀眾而因此未能取得實體畫冊,
常會感到有點失落的。
2024年6月14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68 - 喜獲一紙與藝術有關的文憑
自小喜歡塗鴉。
小學及中三或之前都是靠上美術課學習美勞創作;
中學會考未能修讀美術科,
但在課堂之外的閒暇時間會修讀各類藝術短期課程。
因沒有完整的藝術正規訓練,
於是沒有一紙與藝術有關的認可學位,文憑或證書。
但我想有。
若有了,我覺得心理上會覺得安穩多些。
因此原因,
我報讀了一個有認可文憑頒發,
而也適合我的處境的藝術創作課程。
經過四年悠長的修讀時間,
幾經努力,
終於取得這個藝術課程的文憑,
滿足了心理上的渴求。
獲取了這一紙文憑,
另有得著,
修業合格是可以向香港進修基金取回大部份學費。
取得的學費可以購置大量創作物料,
快樂創作。
2024年6月10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67 - 一切歸零的學習課程
近年修讀過幾個藝術知識或藝術創作課程,
這幾個的課程都是
在否定課程中所學的過程中完成課程。
學習藝術理論的課程,
所學的都是已成歷史的藝術思潮及流派。
祇可參考,不能照抄來創作,
因為都是過去式的。
學習藝術創作技巧的課程,
所學的都是前人用過的技巧及理念。
祇可參考。不能照抄來創作,
因為都是過去式的。
去創作,
要當代的,要未來的,
祗能靠自己向前摸索,
自己創造。
在課程中學回來的。
在課程完成時全部被否定。
進修這樣的課程,
能夠一切歸零,
才算是完成課程。
2024年6月8日星期六
2024年6月4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66 - 抄襲與偷橋
最近和畫友討論創作的獨創性問題,
當然一致認為獨創性是認真創作的首要目標。
這是創作人思考與創造的獨特成果。
也因如此,
大家對抄襲與偷橋的行為憤憤不平。
獨創性得來不易,
被人“山寨”當然不會高興。
“山寨”有兩大類別;
一類是抄襲。
“抄襲”是“山寨”別人創作的實體,
“抄襲”的對象包括
表達形式,畫風,用色,造形或筆法等等。
另一類別是“偷橋”。
“偷橋”是“山寨”別人創作的意念,
“偷橋”的對象包括
想法,心路,觀念,感受,理論等。
原創者的創作當然比
山寨者的作品有更高的藝術原創價值,
但未必比它有經濟價值。
因為山寨者當然會跟據某個目標市場,
優化其“山寨”作品,
因此在外觀上,功能上等元素,
往往比原創創作
更能吸引顧客。
因為一般消費者,
是會跟據性價比高的原則消費的。
2024年6月2日星期日
書中有畫 - 《富春山居圖 - 畫中的蘭亭》 - 趙洪波著
黃公望是“元四家”之首,
《富春山居圖》被譽為其一生繪畫藝術的最高成就。
畫卷描繪了富春山水風景,
滿溢中國文人隱逸情懷。
此書細描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畫中內容。
作者細緻介紹畫卷中的山石林泉、草木人物,
分析畫面背後的文化和美學涵義,筆墨之妙。
讀此書,真的覺得《富春山居圖》
有可行者,有可望者,
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呢!
創作日常65 - 裝置創作
最近觀賞了一些聯展,
看得見很多平面視覺藝術家
都開始採用了裝置的形式,
去創作及展示他們的創作,
給觀者帶來新的視覺經驗。
這些裝置創作所涉的物料,
不限於傳統創作物料如筆墨紙絹。
不同的裝置創作物料可以包括
燈光音响,鏡面塑像,布料傢俬等等。
展品在製作及裝嵌上有一定的複雜性,
可能需要不同範疇的創作伙伴協助製作及裝嵌。
由平面創作到裝置創作,
所涉的物料及工序迥異,
已經脱離個人一腳踢的創作模式了。
或者,可以說,
一個創作人選擇由平面創作轉到裝置創作,
已經是踏上不同的台階從事創作,
可發揮的空間也大大擴寬了。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