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星期四
2024年10月30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109 - 二次觀賞展覽
最近和一位畫友談到人體寫生,
讓我想起活躍於1980至1990年代的唐景森。
他的人體雕塑非常迷人。
我和畫友都上網搜尋,
找到一些唐景森的圖文,
算是加深認識了一這位畫家及其作品。
稍後我找到《誘惑觸覺:唐景森的藝術
(Tempting Touch the Art of Tong King-sum)》
實體書,
能更深入認識這位藝術家。
這本書是香港藝術館於2014年出版的展覽畫冊,
印刷非常精美,圖輯也很傳神,
捕捉了作品沉實潤厚的質感;
多篇文章介紹畫家的生平,
讓讀者更了解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和精神。
我當年無緣觀賞這個展覽,
但翻閱這本畫冊卻有正在觀賞展覽的感受。
閱讀有完整內容的畫冊比
散亂的網上資料更有溫度。
畫展最好出畫冊(實體書或電子書),
以擴大展覽的時空。
2024年10月28日星期一
2024年10月27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107 - 回憶的載體
最近在整理舊作品,
發現很多作品,
現在不太喜歡它們了。
不一定是因為自己進步了,
對作品的要求更高。
很多時候只是因為事過境遷,
作品仍勾起了一些不快的回憶,
於是對作品產生了負面情緒。
有些作品現在仍覺得還不錯。
這些畫有些是靈光一閃而創作出來的,
有些是當時通宵達旦充滿能量畫出來的;
有些是在特殊的環境下,結合當時情感畫出來的。
現在一定“畫唔番”,無法再畫出來了。
我好懷念那時的情懷。
創作多多少少都帶著特殊的情感。
創作的成品成為回憶的載體。
無論創作的成品做得好壞,
都記錄著當時創作的心情。
自己最清楚的是,
舊作情深。
2024年10月25日星期五
2024年10月22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105 - 小宇宙大世界
近日開始有很多小型工作室的廣告,
提供面積由數十呎至數百多呎面積的
小型工作室以供租用。
這些小型工作室多由
工商廈大面積廠房或工作間改裝,
分佈香港各區。
2024年樓市低迷,
很多工商樓的業主積極改裝物業,
以創造新形式物業開拓新客源,
其中看準有極大需求的小型工作室市場,
所以陸續進佔這個市場。
大型工作空間向來都有,
但租金高昂,非一般個體戶負擔得起。
其實很多人祇需要一個小小的私人工作間,
就足夠進行他們的創作或一般文職業務的工作。
小型工作間因物業價格下跌,
租金開始下降至較多人可以負擔的水平。
不少年青畫友都開始物色小型工作室了,
創作日常104 - 畫友的聯誼活動
志趣相近的畫友們聚集在一起,
組成了一個藝術群組。
但並不可能天天談論偉大的抱負,
只有在舉辦大型活動時,成員才會‘埋位’工作,
這樣的藝術群組顯得過於‘硬橋硬馬’。
即使群組的目標是實現偉大的抱負,
在舉辦大型活動時,仍需要安排一些聯誼活動,
以增進成員之間的感情。
聯誼活動通常包括以下內容:
雅集、寫生、觀展、外遊、茶聚等
適合集體行動的活動,
並加入一些與藝術相關的內容和主題。
例如,外遊可以安排美術館一日遊,
寫生活動可以結合古蹟遊賞,
以增添活動的藝術趣味。
參加聯誼活動時應放鬆心情,
全心投入其中,與畫友多多溝通,
共度美好時光,達到聯誼的目的就足夠了。
2024年10月19日星期六
畫寫自然 - 記著那些風景(26) - 因遙遠而親近(2024年10月)
2024年10月14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 23 - 北上消費
現在很多人愛北上消費,
其中一個原因是物價較低廉。
我的畫友買紙筆墨印或畫框,
都早已淘寶消費了。
最近趕著裱畫展覽,
不少畫友也北上找人裱畫。
一般而言,北上裱畫的價錢比較便宜。
但是,有些特別的裝裱收費很高,
那是因為用料及裱功精緻,
所以價錢也不能一概而論的。
我沒很多畫要裱,祇得幾幅,
所以就向本地裱畫師求藝,
也算是支持本土經濟。
2024年10月13日星期日
創作日常103 - 好頭好尾
日前在一畫展場地,
幾個畫友要一同商討一些事項,
於是向畫展主辦方借用幾張椅子,
放置到展場一邊圍坐。
開會之後各人一哄而散。
主辦者遠遠看見我,
趕過來催促我盡快將椅子搬回原位,
因為他們的活動也快開始。
我們才懂得一同匆忙將椅子搬回原位,
並連聲致歉。
面紅耳赤地自我檢討,
做人做事真要做得到 "好頭好尾"。
有借有還未足夠,
損壞了要修復、
弄污了要清潔、
垃圾要自己帶走,
原來這也是借用場地舉辦藝展的場館要求。
2024年10月12日星期六
2024年10月11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102 - 激活創意
晚上收到韓國女作家韓江獲得
2024年諾貝爾文學獎的消息,
於是到自己常常光顧的網上書店購買她的作品,
但搜尋無果,
書店沒有韓江的作品。
稍晚再到網上書店瀏覽,
竟然出現了幾本韓江的小說,
於是逐本查看內容介紹,選擇了《素食者》。
在付錢途中,
購物籃彈出沒有存貨的訊息,
應該是所有存貨瞬間被其他人搶購一空。
在查看其他幾本小說時,
唯獨《永不告別》還有存貨,
就立刻購買了這一本,
想先睹為快。
我不常閱讀韓國文學。
不同地區的文化創作總會有一些地域特色。
閱讀韓國文學對我來說可能帶來一些新的感受,
一定有助於激活創作思考。
2024年10月9日星期三
2024年10月7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101 - 藝術無處不在
遊日本,
參加了「上高地」的一段行山活動,
終點是在「上高地」的資訊中心。
到達時,我看到一個畫展的海報,
展覽題為「上高地棲息的野生鳥類」。
可惜展場已經關閉,
我無緣觀賞這個專題畫展。
我想,那位畫家一定是在行山時到處觀察,
尋找野鳥的踪跡,進行寫生和攝影,
多重享受。
如果我能看到這個展覽,
這次活動就可以同時行山和觀展,
雙重享受。
資訊中心也安排了畫展,
真是藝術無處不在,
藝術成為生活日常。
2024年10月6日星期日
TRIO(中之島美術館畫展2024(2024日本遊記)
遊日本,於大阪市中心的中之島美術館觀賞了一個畫展Trio
美術館這樣介紹Trio:
“巴黎,東京和大阪 - 三個城市的博物館的收藏匯集在一起,
這三個城市都培育了自己獨特的文化。
位於塞納河畔的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
靠近皇居的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
位於大阪市中心的中之島美術館,
都建造了豐富的藝術作品。
本次展覽試圖透過組合這三個博物館藏品中
具有共同點的三件作品來創造一個獨特且前所未有的展覽。
三館以自由的思想形成,
在主題、圖案、色彩、造型、材質、創作背景等方
面有許多共通點,超越時代、曲風、東西方地域。
總共110 位藝術家的150 多件作品,
包括繪畫、雕塑、版畫、素描、照片、設計和視頻,
被分為34 個三重奏,
根據主題和概念分為七個章節,
我們提出了一種新的觀看方式。 ”
(取自日文官網自行Google中譯)
不同的策展角度,
不同的藏品,
三館合作提供了一個特別觀展經驗的展覽。
2024年10月3日星期四
創作日常100 - 第100篇的創作日常
寫作《創作日常》的筆記約一年,
寫到這篇時,剛達到100篇。
這些筆記是在我剛完成一個藝術文憑課程後,
開始進行個人持續創作,
對創作的生活日常的'感思纪錄。
創作,除了創造作品,
也創造了很多與創作有關的生活日常。
生活中多了一個創作的新元素,
產生了許多生活中的新鮮領域,
供我體驗和學習。
其實經過持續創作實踐,
創作日常已經融入生活日常。
創作日常於是變得十分尋常,
卻需要倍加珍惜,
並享受其中。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