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30日星期二
佳士得香港拍賣2021 – 黃孝逵作品《維港紅帆》
黃孝逵的《維港紅帆》將於佳士得今年秋拍。
黃孝逵在其Facebook說出他拍賣這幅畫作的因由,
“2018年我在北京舉辦個人畫展,為了顯示香港畫家身份,
我創作了這幅作品。
作品展出後, 多次有朋友擬收藏, 均被我婉拒。
我非常喜愛這件作品,
我非常希望這件作品能參加香港藝術館舉辦的
當代藝術展即我們常說的當代藝術雙年展,
並通過雙年展而被藝術館收藏,
那裡是我這件心愛作品最合適的歸宿 。
然而,距上次雙年展已近十年,
香港政府仍無意再舉辦這類
所有香港藝術家都能參與其中的藝術活動。
我的生命已進入倒數階段,
我等不及了。
我要開始在身心健康的情況下
處理自己身後之事。”
《維港紅帆》以125萬港元拍出,
相比估價高出接近一倍。
黃孝逵在其Facebook 這樣說,
“作品成功拍出,
顯示出在香港這個西方文化為主流的社會,
中國傳統水墨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也顯示出香港市民對中國文化對香港的熱愛。
願與大家一起為為發展香港水墨藝術努力。”
2021年11月29日星期一
2021年11月28日星期日
2021年11月25日星期四
藝術永不完 中國當代藝術的24小時 - 孫琳琳著 (2019)

這是一本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現場的書,
時段由2006年至2017年的十二年。
這書通過二十四小時的講述以及
二十四份涵蓋藝術圈大小事情的詳細清單,
為讀者提供中國當代藝術在這十二年的起起落落,是一份一目瞭然的導圖。
作者從藝術家的工作室、未開始的展廳,畫廊的VIP室中,
記錄捕捉當代藝術是如何構思、創作、亮相、收
藏,拍賣及被仰望與被遺忘的故事。
作者在前言這樣說:
從2006年市場狂飆突進,
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藝術市場危機,
到2014年寒冬般的寂靜,
再到2017年的塵埃落定與重新洗牌,
中國當代藝術一浪接一浪,
還有大浪淘沙後留下的金子。
市場也許會衰退,拍賣也許會流拍,
藝術區也許會消失,
藝術家也會改行,但藝術永不眠。
內容很有現場感。
2021年11月14日星期日
展覽觀賞 - 《山海+都市+幻象》| 大灣區具象藝術國際交流 (2021)
是次展覽在香港的場地
邀請了香港藝術家展出了他們反映都市生活的具象作品。
他們包括黃配江、徐志鉅、龐嘉礎、白禮仁、
王純傑、鄧凝姿、李尤猛、巢錫雄。
他們分別在70年代起至現代的不同年代活躍於香港藝壇。
此次展覽的作品展示了香港藝術70年代以來的半個世紀中,
一些有代表性的具象繪畫風格。
2021年11月10日星期三
INK 217期 席德進 專輯 (2021)
2021年是席德進(1923-1981)逝世四十週年。
217期的INK製作了一個過百頁的席德進特輯,
其中包括蔣勳寫的
《歷史就是我們自己-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和
木心為席德進逝世五週年寫的
紀念文章《此岸的克利斯朵夫》。
書中也輯錄了席德進多篇日記和遊記。
文字全讀了就如讀了席德進的傳記。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