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1日星期六

書譜 總第十七期(8-1977)



此期雜誌於1977年出版。

《書譜》於1970年代中創刊,

是以純書法和篆刻藝術為題的雙月刊。

內容是要將書法溶入日常生活,

讓書法普及化,

成為大眾生活的一部份。

  《書譜》內容雅俗共賞,

是當時很高質素的文化讀物。

書中有畫 - 《筆痕墨跡 陳成球現代水墨(2019) 》(2019)



本畫冊輯錄了畫家在2013-2019年期間創作的畫作。
書內有文章介紹畫家的生平及其他時期的畫作。

以下是書內的部份畫作

2024年12月19日星期四

書中有畫 - 《劉國松的宇宙》(2004)



此書是為《劉國松的宇宙》展覽輯錄了
所展出劉氏65件不同年代的精選作品。

此書特點是刊載了三位學者介紹劉氏藝術創作的
專文,佔全書約五分二篇幅。

以下是書内到國松一小部份作品:


2024年12月14日星期六

畫展現場 - 「黑白虛實.水墨魅力」(2024)



2024年香港壓軸水墨畫展










畫展內展出兩位標桿式水墨畫家的真蹟:




呂壽琨
禪畫-浮月 Wet Zen - Floating Moon
畫家署款及鈐印四方
水墨綠水彩紙本
Inscribed "2 mid-summer, Lui Shoukwan" and with four seals of the artist
Framed, Ink and green water-colour on paper
96 x 179 cm
水松石山房藏
Collection of Water Pine and Mountain Retreatd Mountain Retreat





劉國松
澤韻 Song of Rain-fed Waterfalls
畫家署款及鈐印一方
水果設色紙本
Ink and colour on paper
Signed on the foreground peak and dated 1966,
with one seal of the artist
72x 142 cm
1966
水松石山房藏
Collection of Water Pine and Mountain Retreat



香港中央圖書館,2024.12.11 - 2024.12.16

2024年11月30日星期六

創作日常121 - 《黎兆麟工作室的創作日常》新書發佈會及受牽連畫物展的名稱闡述




2024年11月30日,工作室開放日第一天,
多謝前來探訪我的親朋戚友及畫友。

其中有一位來訪者問我是不是不再畫畫了。
我答她, 畫吓公仔寫吓文,lifelongly。

其實我的第一本artist's book裏的111篇雜文,
每一篇都有一幅心血來潮的插圖,
可以是一張即興隨拍、幾筆速寫、
亂拼水墨、舊圖新用等等,
我算是也畫了111幅畫了,未停過畫畫。

今次的小型展覽其實是我想
介绍構思這本書的整個創作因緣及製作花絮。
這個展覽不是一個散書會來的。

改個展覽名稱為
《黎兆麟工作室的創作日常新書發佈會及有所牽連的畫物展》又真係有點誤導。

立此為據,我不是來這裏賣書的!

(此文要快出,開放日今天最後。)

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

創作日常118 - 新書發佈會

 

邊度,幾時?
Where and when?

光竹·島影
發現黃竹坑
Wong Chuk Hang Re:imagined
I Nov 30.
Dec 01 // 1-7 PM
黃竹坑業勤街39號 Landmark South 地下高層及6樓至7樓
UG/F, 6&7/F, Landmark South, 39 Yip Kan Street, Wong Chuk Hang, Hong Kong
市集 & 藝術工作室開放日


2024年11月22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117 - 尋找那些隱藏的稀有讀者


出版一本個人對藝術創作的感受的雜文書,
會有人願意閱讀嗎?

根據我的多年觀察和經驗,
在現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
很少有讀者會關注一個普通人所寫的雜文集的。

但我仍然保持樂觀:
人世間是有緣分這回事的,即使讀者不多,
也不至於完全沒人(0人)閱讀。
因此,如果想出書,就出吧,最多印少一些。

但也需要努力尋找那些稀有的讀者。

第一個策略是,書籍不能免費,
因為免費的書往往不會吸引真正的讀者。
真正想讀書的讀者不會吝嗇於為他們想要的書付費!

書放在某處,時間越長,
越有機會接觸到目標讀者。
因此,第二個策略是,
除了實體書,還要製作電子書,
以擴大書的接觸面。

作為一個還要出版書籍的人,
尋找那些隱藏的稀有讀者必須付出努力。


2024年11月20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116: 出版《創作日常》雜文集

 



自從開設工作室後,
我開始寫作「創作日常」的筆記,
記錄我對創作生活的感想。 

由2023年8月至2024年10月底,
我大約寫了一年,
當寫到100篇時,
我決定轉向書寫其他與藝術有關的新題材。

但在整理這些筆記以便出版時,
我又多寫了11篇,
最終筆記總數達到111篇。

100篇或111篇,只是湊數,
並沒有特別的意思,
但這讓此次出版增添了些儀式感,
並為生活描畫多一些有趣的質感。

這些創作的機會和機遇,
得來不易,也不可強求。

要倍加珍惜,並享受其中。


2024年11月19日星期二

創作日常115 - 選擇可祇憑直覺


《要將它們都種植在我的秘密花園》(局部)| 黎兆麟 2023年 | 水墨設色紙本


最近將這一年半
(2023年8月至2024年11月)
的“創作日常”筆記結集出書,
設計師從筆記的配圖中
揀選了這幅配圖做書背。

我沒有詢問原因,
尊重她的選擇。

況且選擇可以只憑直覺。


2024年11月18日星期一

創作日常114 - 後創作的電腦知識裝備

 

 


歡喜畫畫,
學海無涯,選擇進修課程,
通常會選擇與藝術創作有關的課程,
繼續精進創作理論和實踐是必要的。

最近因要處理一些與創作有關的實務,
才發覺有必要掌握一定的電腦知識,
如圖像處理、設計排版、資料處理等,
才能更順利地執行一些後創作的實務工作。
這些實務工作看似與創作無關,
但實際上對後創作的展覽、
出版及其他不同安排都有幫助。

當然可以聘請別人代勞,
但有些隱藏在工作流程中的
bugs最好能親自處理,
而不好假手於人的。

因此,應該修讀一些相關的電腦應用課程,

助己助人。


文章設定 標籤 沒有相符的建議 發佈日期 19/11/2024 下午12:24 永久連結 地點 選項

2024年11月15日星期五

創作日常113 - 後創作的資料處理及貯存

 


最近處理舊創作資料,
要完整搜集所需的資料非常困難,
因為在海量資料中,
根本不知道所需的資料放在哪裡。
當初創作時,
只是‘玩玩吓,畫吓公仔、寫吓文’,
畫寫出幾篇塗鴉或雜文,
隨便按一下保存掣就存入電腦,方便快捷,
目的是自娛自樂而已,不必嚴肅處理。
所以沒有刻意有系統地紀錄和保存有關資料。
誰不知這樣過了一段時間,
有關的創作資料就會累積到一定數量,
無論是實物還是電腦資料檔案,
都不容易集中搜集和取用。
況且有些資料因硬碟損壞,
已經不存在了。

最後需要花費很多額外時間和精力,
才能將所需的資料拼湊完整,
但已經浪費了大量寶貴的時間。

資料處理和貯存,
看似不是創作的工作,
但對後創作的資料運用,至關重要。

時間,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2024年11月13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112 - 展覽平台 x 2




觀賞過很多聯展。
在現場發現,
很多參展者展出的作品與
在展覽畫冊中記錄的作品完全不同。
最初我看見這種情況,覺得很奇怪。
後來親身參加過這些展覽,才明白原因。

原來主辦方若要印製展覽畫冊,
必須在展覽前至少兩到三個月,
開始收集參展者的畫作圖像及個人資料等 ,
原因是編輯及印刷展覽畫冊需要不少時間。
但很多參展者其實仍未完成新作。
妥協的安排是,
主辦方容許參展者先遞交舊作品以製作畫冊,
而參展者則在展覽場地展出新作。
因此便出現上述情況。
這種安排是無奈之舉。
我自己也經歷過這種情況,
因為我為參展,都試過創作新作要衝刺到最後一刻,
展品往往要臨近展覽開展日期才完成。

有一次,
我和一位畫友談論到這種情況。
他有他的一套做法。
他在畫冊中記錄的作品,
與展覽現場的作品經常不同。
他說,他的作品公開展覽的機會不多。
因此,他把展覽畫冊和展覽場地視為兩個不同的展覽平台,
展出不同的作品。
這樣他的作品就有更多的展覽機會。
畫友的做法顯示,
畫畫容易展覽難。

若有任何展覽機會,
真是要好好珍惜。

2024年11月7日星期四

創作生活感 - 告別

 





「紫金山—阿特拉斯彗星」,
會連續幾個晚上,
出現於2024年10月的香港(或全球)天空上
然後移離地球的視線範圍,
和所有見過他的人永遠告別。

(下一次它在地球上空出現,約在六萬年後。)

————————

因遙遠而親近(二之一)
(2024年10月 水墨設色紙本 46 x 30cm )



創作生活感 - 立秋的祝福

今天收到舊友寄來“立冬”的分享圖,
才醒覺今日(2024年11月7日)是
二十四節氣的“立冬”日。

最近生活忙亂,
也少了能和充滿生活氣息的
二十四節氣產生感應。

兩年前2022年整年跟著二十四節氣,
同時同序地畫了二十四幅“天氣”畫。
那一年真是我的一段快樂美好的時光。


-----

二十四幅“天氣”畫 的 “立冬”畫





水墨塗鴉 - 綠(40)- 冬綠。立冬(廿四節氣)
2022 水墨設色紙本 69x69cm)





2024年11月6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111 - 作品如何創作



與幾位畫友交流後,

我才發現許多畫友在創作時

對環境的整潔有著嚴格的要求,

他們無法忍受在亂七八糟的環境中創作。


我的想像是,在創作過程中,

怎麼可能保持工作區域乾淨整潔呢?

例如,創作油畫時,空氣中充滿了油彩的氣味、

稀釋油的味道以及油畫布的氣味;

而在雕塑創作中,空中飄浮著雕塑材料的灰塵,

地上也散落著塑料碎片。

我這樣想像:怎麼可能保持整齊乾淨呢?

或許我並不潔癖,

總是能接受在較不整潔的環境中創作。

最近我與一位自認有潔癖的創作人交流創作心得,

他有不同的看法。他說,創作人在選擇媒材時,

自然會選擇適合自己性格的創作方式。

例如,一位喜歡潔凈環境的水墨創作人會選擇工筆畫,

而不是大潑墨畫,因為後者容易弄得創作環境髒亂。

這可以說是性格決定了創作內容與風格。

但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論。

有潔癖的創作人也可能會選擇進行一些比較髒亂的創作,

創作的滿足感可能來自於他完成作品後,

將環境整理得整齊乾淨!

我們看到創作人的作品,

但卻很少見到他的創作過程,

那是創作人的日常,他未必想讓人知道,

除非他的創作過程是作品的一部分,一定要讓人能看到。


2024年10月31日星期四

畫寫自然 - 一木眾林 (15) - 風來樹影起舞(2024年10月) - 慶祝萬聖節


 

書寫自然 - 一木眾林(15) - 風來樹影起舞
( 2024年10月 水墨設色紙本 46x69cm ) 


秋風來了,
隨風起舞,
扮扮鬼怪樹,
和大家一起慶祝萬聖節!










2024年10月30日星期三

創作日常109 - 二次觀賞展覽



最近和一位畫友談到人體寫生,
讓我想起活躍於1980至1990年代的唐景森。
他的人體雕塑非常迷人。
我和畫友都上網搜尋,
找到一些唐景森的圖文,
算是加深認識了一這位畫家及其作品。

稍後我找到《誘惑觸覺:唐景森的藝術
(Tempting Touch the Art of Tong King-sum)》
實體書,
能更深入認識這位藝術家。
這本書是香港藝術館於2014年出版的展覽畫冊,
印刷非常精美,圖輯也很傳神,
捕捉了作品沉實潤厚的質感;
多篇文章介紹畫家的生平,
讓讀者更了解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和精神。

我當年無緣觀賞這個展覽,
但翻閱這本畫冊卻有正在觀賞展覽的感受。
閱讀有完整內容的畫冊比
散亂的網上資料更有溫度。

畫展最好出畫冊(實體書或電子書),
以擴大展覽的時空。